向“新”向“智”一起向未来 广交会“超级流量”效应持续显现
走马上任网
2025-04-05 16:03:37
七娘媽愛漂亮,祭品得準備化妝品 台史館資料記載七娘媽是織女及六位姊姊,後來織女小妹被帶回天庭,織女姊姊們不忍牛郎獨力撫養孩子,於是暗中幫助,讓小孩順利長大,也因此民間認為祂們是兒童守護神。
翁山蘇姬在2016年以國家資政身分成為緬甸實質領導人,她規劃透過21世紀彬龍和平會談,與民地武簽署「全國停火協議」(National Ceasefire Agreement, NCA)、進行政治對話、以及建立實質「聯邦制」的「緬甸聯邦共和國」(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)為執政目標。緬甸國軍總司令敏昂來(Min Aung Hlaing)在第四次彬龍和平會談中,不僅譴責民地武應為停滯的和平進程負責,同時也批評翁山蘇姬主導的文人政府,「將國防軍描繪為緬甸衝突的製造者」,「(文人)政府擔任國防與民地武的協調角色,讓政府的行為像是中立和平的締造者。
4年的努力,緬甸和平之路依舊僵滯,趕在11月8日國會改選前召開第四次彬龍會談,將全國停火的目標,留待下任政府繼續推進。全民盟提出降低「75%修憲門檻」的修憲案,改為「三分之二的『民選』代表」,亦即排除25%憲法保障軍方席次,試圖刪除軍方對修憲案的否決權。原本預定每半年至一年召開一次的21世紀彬龍和平會談,分別於2016年8月、2017年5月、2018年7月陸續召開,但原訂2019年的和平會談進程卻停滯不前,原因包括: 一、緬甸國軍持續與已簽署停火協議的南撣邦軍(Shan State Army-South)與克倫民族聯盟(Karen National Union)發生軍事衝突,兩個組織在2019年中止由政府發起的分區和平會談。」 儘管第四次彬龍會談多為程序議題討論,且將和平工作留待下任政府繼續推動,翁山蘇姬仍身段柔軟地敦促參與者延續和平談判之路,同時也對選民喊話,「和平進程現在已回到正軌,所簽署的原則比以前『更真誠、更實質』」60多天沒有新冠肺炎本土病例的緬甸,於第四次彬龍和平會談期間,在羅興亞人聚居、持續內戰的若開邦,出現了超過70個本土確診病例。
翁山蘇姬與其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(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, 以下簡稱「全民盟」),在2016年取代軍事政府,和平轉移政權。二、2018年7月的第二次彬龍會談,軍方代表堅持《聯邦協議文件》中「不得脫離聯邦」條文,讓後續的和平談判陷入僵局。昆塔斯面色凝重的自我辯解:「我只是軍人,唯一要做的就是服從。
他要昆塔斯把另外兩位麥希穆斯以前的屬下抓來(也就是昆塔斯的同僚),並要在昆塔斯面前、要昆塔斯下令處決他們。但沒有人比羅素克洛(Russell Crowe)飾演的主角麥希穆斯更受到這個問題考驗了。面對在兵力、裝備、經驗等全方面都壓倒性勝出的羅馬軍團,日耳曼「蠻族」可謂毫無勝算。但沒有人比當初提起「做人應該要認命」的昆塔斯更懂這句命題的諷刺意義。
你如果真的覺得無法忍受,你的作為就應該有所改變。昆塔斯面有難色,不斷猶疑,但最終仍是下令弓手放箭,射死自己的同僚,也射穿了自己的良知。
正是這句話,使得過去一向認命的昆塔斯,在電影最末也開始抗命了起來。日耳曼人的抵抗在羅馬人看起來可能是徒勞的蠻勇,但在日耳曼人自己的敘事裡面,應該也可以被說成血淚抗暴故事。如果人天生習於認命,那很可能當年就不會演化出各種工具,早就成了非洲草原上掠食動物的盤中飧。事實上,緊跟在這個選項之後的往往就是橫屍遍野的悲劇。
(People should know when they are conquered.)」英文直譯是:人被打敗時應有自覺。這也是為何我們總能看到歷史上各式各樣的人做出各種掙扎嘗試。好的電影開場不只奠定全片調性,更是整部電影核心主題的「縮影」。文:洪仕翰 《神鬼戰士》的「認命論」 我永遠忘不了國際名導雷利史考特(Ridley Scott)的電影《神鬼戰士》(Gladiator)帶給我的震撼。
他無法接受父親奧里略不打算傳位給自己的事實,憤而弒父篡位。目睹此景的麥希穆斯副官昆塔斯,半是困惑,半是語帶輕蔑地說了一句:「做人要認命。
開場第一個受到考驗的是日耳曼「蠻族」,他們顯然拒絕接受被羅馬征服的命運。最終感召了「認命派」的昆塔斯。
但幾次看下來,我覺得最有意思、但也最常被人給遺忘的橋段,非開場戲莫屬。人類是種天生很難認命的動物。」 這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一句話,而說這句話的人,就是有哲人王之稱、卻在《神鬼戰士》片頭被康莫德斯殺害的羅馬皇帝奧理略(Marcus Aurelius)。他屢次反抗、不想低頭、不願認命,卻一次又一次換來打擊與絕望。刪減片段中,當康莫德斯得知麥希穆斯居然沒死,還敢跑到羅馬競技場來後勃然大怒。這些戲份揭露了他內心的交戰,也呈現了當個沒有靈魂的魁儡、奴隸,是怎麼樣的境地。
但是,當羅馬人派出使節要求投降時,日耳曼人的反應是砍下那位使節的頭,誓死抗戰到底。而我認為它也在考驗當今的台灣人。
《神鬼戰士》給的答案非常明確,那就是「不該」──儘管這個選項未必能帶來令人滿意的結果。Photo Credit: 《神鬼戰士》劇照 昆塔斯拂袖離去。
在《神鬼戰士》的刪減片段中,昆塔斯原本有更多的戲分。他在日耳曼戰役後就碰上了此生最難的選擇題:是要服從新皇帝康莫德斯,還是自己敬重的長官麥希穆斯? 即使明知事有蹊蹺,他仍選擇了遵循軍人的天職:服從命令。
他拒絕皇帝康莫德斯的求助,聽從了神鬼戰士麥希穆斯的最後遺言,釋放了奴隸,也釋放了自己。說是困獸之鬥也好,逆勢而為也罷,這些行為在不同的敘事裡可以被賦予不同意義。成為奴隸的人,即便可能換來一時的溫飽,卻得要落入任人宰割的境地,鎮日活在恐懼之中。此後,昆塔斯雖然接掌了將軍的職位,但也從此成為暴君康莫德斯的奴隸,成為自己良心的囚徒。
若是我們的本性無法承擔的事,就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。在稍後另一段刪減片段中,我們可以看到昆塔斯單獨去見被關在大牢中的麥希穆斯,希望獲得良心的寬恕。
這點日耳曼人懂,康莫德斯懂,麥希穆斯也懂。事實上,與其說是考驗,不如說是命運的酷刑折磨。
Photo Credit: 《神鬼戰士》劇照 換言之,昆塔斯再一次面對做人要不要認命的問題。但誰都看得出來昆塔斯的內心已嚴重動搖。
康莫德斯打算以此測試昆塔斯的忠誠。麥希穆斯用老皇帝的名言來提醒昆塔斯,不能忍受的就不該忍受,反過來說就是人只能忍受自己認為應該忍受的事。他的家園被毀,摯愛的妻兒被處決示眾,自己更淪為階下囚。正是他這個拒絕認命的行徑開啟了主角麥希穆斯全片的種種苦難,更埋下自己敗亡的種子。
即便終能報仇雪恨,自己仍得命喪競技場。」麥希穆斯回他:「我們應安於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。
事實上,昆塔斯在片中受此問題挑戰的次數幾乎要與主角麥希穆斯一樣多。在羅馬人看來,日耳曼人的抵抗彷彿只是血氣方剛的蠻勇。
做人要認命嗎?麥希穆斯用自己的人生,用自己的行為,回答了昆塔斯在片頭的那句話《神鬼戰士》給的答案非常明確,那就是「不該」──儘管這個選項未必能帶來令人滿意的結果。